反对防共自治运动!”
“反对卖国的对外政策!”
“为祖国自由而奋斗!”
“中华民族万岁!”
1935年12月9日这天
数千名爱国学生的呐喊声回荡在北平大地上

一二九运动简介
一二·九运动又称为一二·九抗日救亡运动。1935年12月9日,北平(北京)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,反对华北自治,反抗日本帝国主义,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,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。
一二·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,并吞华北的阴谋,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,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。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,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。
走上街头

1935年12月9日凌晨,广大爱国学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。东北大学、中国大学、北平师范大学等校学生举着大旗和标语,分别朝着新华门进发。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近千名爱国学生离城较远,到达西直门时,城门已被军警关闭,请愿队伍无法进城。两校学生就在西直门一带召开群众大会,向附近居民和守城军警进行抗日宣传。
救亡怒潮

“一二·九”的抗日怒吼,震撼了古都北平,很快传遍了国内外。中共北平市临时工委、北平市学联及时总结,对下一步行动进行部署。12月11日,全市各大中学校学生联合起来罢课。国民党当局对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极为恐慌,下令严禁学生的爱国行为,还派军警封锁一些重点学校。中共北平临时工委获知国民党当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,决定在12月16日成立“冀察政务委员会”,决定在这一天举行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。
12月16日凌晨,1万余名北平爱国学生陆续走上街头,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大示威爆发了。学生们手挽着手,不断高呼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!”“打倒汉奸卖国贼!”“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!”的口号,向街道两旁的市民和行人散发传单。
声援北平

北平学生的爱国斗争,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,揭露了国民党当局的卖国行径,得到了各界爱国人士的支持响应,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。
12月18日全天,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等6所大学的校长,联名要求释放被捕学生。同日,中华全国总工会向全国工人紧急呼吁援助学生救国运动,各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,支持学生斗争。在北平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下,全国各地学生群起响应。一时间,在黄河两岸,大江南北,到处响彻抗日救亡的号角。
青年学生发出了抗日救国、救亡图存的时代强音,一批又一批先进青年,带着对祖国、对民族、对人民的责任和担当,怀揣着革命热情和斗争理想涌向延安,从学校奔向革命前线,投身救亡图存的革命运动。

鲁迅曾说:“石在,火种是不会绝的”。青年就是那石,由他们相激相荡而生的火种生生不息,跨过春夏秋冬,越过崇山峻岭,一往无前。
近代以来,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斗争史,也是一部斗志激扬的青年运动史。正是青年们,正是这些风华正茂的青年们,正是这些一腔热血的青年们,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。
青年,响亮的名字,斗争的号角,自由的先驱,以最昂扬的姿态,最磅礴的气势,最决绝的方式,引领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。